秋风过耳的成语故事

拼音qiū fēng guò ěr
基本解释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。比喻与己无关,毫不再意。
出处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秋风过耳的典故
春秋时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:长子诸樊,二子余祭,三子余昧,四子季札。其中季札品德浑厚,吴王很喜欢他。
公元561年,吴王病重,把季札叫来,要把王位传他。季札不受,说:“按理是长子即位,父王请不要对我有什么偏爱!”吴王就将王位传了长子诸樊,要他好好照顾季札。
诸樊当了吴王后,和两个弟弟商量:王位以后兄弟依次相袭,最后让季札为王。三个兄弟相继当了吴王。季札都忠诚地辅佐他们,因此贤名远扬。
后来余昧临终要将王位传给季札,季札坚决推脱,说:“我早就说过不要王位。做人只求为人正派,品德高尚。至于荣华富贵,不过象耳边吹过的秋风,我是不关心的。”他离开了京城,直到僚被立为吴王,才回来,继续辅佐僚治理国家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秋风过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度外之人 | 《三国志·魏志·杨阜传》:“曹公有雄才远略,决机无疑,法一而兵精,能用度外之人,所任各尽其力,必能济大事者也。” |
是非口舌 |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滕大尹鬼断家私》:“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,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,反为干净,省了许多是非口舌。” |
亦复如是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尤悔》:“刘琨善能招延,而拙于抚御,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,其逃散而去,亦复如此。所以卒无所建。” |
金光闪闪 | 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》:“面上金光闪闪,手中雪刃辉辉。” |
阿世取容 | 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六篇:“至叔孙通,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,非重其能定朝仪,知典礼也。” |
起兵动众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华敷传》:“不可以兴土功,不可以会诸侯,不可以起兵动众,举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 |
凿壁借光 | 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 |
谦受益,满招损 | 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延访》:“谦受益,满招损。” |
角巾素服 | |
形影相吊 | 三国 魏 曹植《上责躬诗表》:“形影相吊,五情愧赧。” |